近日,我区出台优秀青年人才培养使用“12条办法”,着眼精准赋能提升、优化选用体系、聚焦关心关爱等方面作出有力举措,力求用好的导向、实的举措让优秀青年人才留得住、出得来、用得好,聚力锻造一支勇于担当、充满活力、敢为善为的优秀青年人才队伍。
聚焦赋能提升,激发干事创业“新动能”。探索“全链式”培育机制,突出政治引领,定期组织优秀青年人才开展红色教育、党史教育、主题教育等活动。建立成长“双导师”制度,由分管领导担任政治老师,选配业务能力强、实践经验丰富的业务骨干担任业务老师,量身定制成长计划,对综合素质好、敢闯敢试的优秀青年人才,及时放到关键岗位、重要岗位进行递进式历练。突出教育培训、实践调训“双基地”培养,每年对新引进的优秀青年人才实行全覆盖岗前培训,加大绿色生态、现代金融等专业领域培训力度,全面优化知识结构,提升综合素质。今年以来,组织开展各类理论培训班、实境培训班和拓展培训班,参培人员达480余人次,促进优秀青年人才政治能力、业务能力“双提升”。
聚焦管理使用,搭建才尽其用“新舞台”。围绕全区特色产业链,每年选派40名优秀青年人才到产业经济发展一线淬火历练,安排招商能手、业务骨干等结对帮带。重点识别一批综合素质高、有培养潜力的青年人才,建立50名重点优秀青年人才培养储备库,实施动态培养管理,为优秀青年人才成长“搭梯子”。健全多部门联合考核评价机制,通过平时考核、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多维度考核,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、奖惩、任用、评先评优直接挂钩。今年以来,先后选派36名优秀青年人才赴长三角一体化产业合作园区、镇(街道)、村及重点企业学习锻炼,进一步丰富阅历、开拓视野、增长才干。
聚焦关心关爱,厚植人尽其才“新沃土”。我区坚持落实一系列暖心举措,着力打造爱才重才的良好人才生态。搭建优秀青年人才服务专班,在办理落户、配偶随迁、子女入学、医疗保障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,提供“一站式”服务。构筑青年人才沟通交流平台,常态化开展联谊交友、素质拓展、学术研讨、主题沙龙等活动,把形式多元的活动融入青年人才成长全过程。组织开展优秀青年人才“乐在大丰”系列主题活动,搭建青年人才志愿者驿站、“梧桐人才”悦读新空间等平台载体,为青年人才办理专享旅游卡、健身卡、图书卡等,营造以事业留人、感情留人的引才爱才环境。